地址:广东省清远市
电话:0898-08980898
传真:000-000-0000
邮箱:admin@youweb.com
更新时间:2023-05-23 16:05:42
ag真人手机版app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,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、家庭农场、农民合作社流转。其中,“家庭农场”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。
家庭农场的解读是: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,从事农业规模化、集约化、商品化生产经营,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。
作为继专业大户、龙头企业、农民合作社后又一种农村新型经营主体,家庭农场,既是一个新生事物,也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实践成果。农业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建立家庭农场注册登记制度,明确家庭农场认定标准、登记办法,制定专门的财政、税收、用地、金融、保险等扶持政策。
两年多来,我市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如何?有何亮点?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做出了什么贡献?政府对家庭农场是否有扶持政策?我们此次深入采访,是对“家庭农场”已有雏形的梳理与解剖,也是对“家庭农场”可能路径的探寻与思考。
8月6日,一场好雨,滋润了久旱的日照大地,东港区月湖山庄家庭农场的农场主陈红爬上山坡,细雨氤氲中,感觉自家农场几百亩的生态葡萄园,显得更加绿意盎然。
“我每次来到山上都觉得心情好舒畅。”陈红笑着说。五年前,她跟丈夫决定做绿色农产品,如今在自己的辛勤耕耘下,农场也步入正轨,农场的葡萄也打出了品牌。
自从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家庭农场新概念以来,在日照,像月湖山庄一样的家庭农场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,几年来,我市家庭农场逐渐已发展了658家,注册资本(金)达9663.3万元。
金日林果家庭农场成立于2013年7月,是我市首家个人独资企业性质的家庭农场。农场里种植茶叶、珍珠油杏、大樱桃、油桃、毛桃、苹果、梨等多种经济作物。
令人好奇的是,农场里每一个地块都分别种植三层高矮各不相同的防护林。“咱农场里完全是生态农业,不打农药,不用化肥。”黄庆富介绍,种这些树,是为了防止周边农民的地里打农药时,农药被风吹到自己的农场里。此外,农场外围还挖了一圈很深的排水沟,防止化肥农药等顺着水流到农场的地里。
除了拥有家庭农场,黄庆富还同时经营着农业龙头企业富园春茶厂,以及陆羽茶叶机械专业合作社。谈及为何要成立家庭农场,黄庆富说出他的道理:企业从事农业种植总显得名不正言不顺,而如果是合作社,那么这么大的投入社员意见不容易统一,但作为农场主,则可以一个人说了算,经营策略实施起来更加灵活。
而相较于个人散户小地块的单打独斗,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还便于使用大型机械提高生产效率。“比如下一步我还打算投入‘飞防’等大型设施,提高生产效率,如果地块太小就不可能实现。”
此外,许多农场主原本就是承包大户,但苦于不是市场主体,家庭农场给他们解决了“名份”,实现了由传统农民向新型农业市场主体的转变,也为他们创立农产品品牌奠定基础。
“做农业做农场,必须亲力亲为,如果一年不注意细节,就可能要影响两年的产品质量。”月湖山庄的农场主陈红感慨地说。
月湖山庄占地1000多亩,有机化种植葡萄300多亩,从国内外引进40多个葡萄品种。“我们只是做最原始的东西。”陈红认为,纯天然是农产品的最高品质。在月湖山庄,只用土杂肥和菌肥两种肥料。不追求产量,“我可以让葡萄结到亩产8000斤,但我只留3000斤。”陈红告诉记者,这样结出的葡萄才会自然鲜甜。
多年的努力,让月湖山庄有了口碑和成绩,2015年产量达到15万公斤,预计利润300万元以上。
去五莲德文林果家庭农场采访时,已近中午,农场主韩德文却开着自己的私家车还在山上忙着给果树剪枝整形。“夏季生长旺盛,树形一定要及时修剪。”韩德文的皮肤跟所有农场主一样,被晒的黑红黑红。德文林果家庭农场发起于2012年,2014年4月正式注册成立农场,流转土地500亩,主要种植果树以及园林苗木,2015年预计实现收入80万元。
五莲常玉生态农业家庭农场建有一座800立方的沼气池,将周边村庄丰富的农家肥大部回收,一部分直接作为有机肥料沃土肥田;一部分投入沼气池发酵,发酵产生的沼气通过管道输入冬暖大棚供应取暖灯,增加农作物光照和二氧化碳;沼液作为叶面肥、有机杀虫剂直接喷洒农作物;沼渣用来施肥。农场还义务铺设沼气管道1.2公里,把沼气通到了村庄,免费为周边的60余户群众解决用气问题。
缺资金。对于资金难这个全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,农场主们已经能比较平静的接受。“资金难,哪个行业不难?叫我说,如果资金不足干脆就不要做,或者控制规模。”干企业出身的黄庆富资金比较雄厚,他认为,农业尤其是精品农业前期投入比较大,应该慎重考虑。“但农场建起来了,好好经营就肯定会越来越值钱。”大多数农场主认为建农场是一件长远的事业。
缺人才。谈起用工难,许多农场主感觉最难的是很难聘请到高素质的工人。“干这个活得用心观察,细心去做,还要持之以恒。”黄庆富黝黑的脸说明了他为农场的付出,但找到像他一样能把农场打理好的人还真是太难。
“别看我这个葡萄园你看着已经很好了,但我自己知道这里边需要改进的漏洞和问题还很多。”陈红认为,自己必须天天跟随着雇工,才能照顾好葡萄园,“天天都得靠上,有钱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技术工人。”
缺技术。采访中,记者发现,虽然大部分农场都经营的不错,但是也有部分农场管理较为粗放,亩产达不到精心侍弄的散户的产量,没有发挥好家庭农场应有的效力。这主要是农场在果树蔬菜种植中需要的相关技术要领,都靠农场主自己摸索,再传授给工人。某种程度上,技术成为制约家庭农场继续发展的最大问题。
随着家庭农场的创办,不仅种养规模在扩大、品种在增加,还有直接对接市场带来的加工、销售、品牌经营等新环节的出现,但实际操持农场的还是一家一户,外加若干雇工,在技术、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多“功课”要补,由政府来搭建面向家庭农场的公共服务支撑平台,是他们共同的心愿。
“家庭农场保留了农户家庭经营的内核,坚持了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,适合我市市情,是引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、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。”市农业局经管站站长苏日贺告诉记者。
为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,今年我市出台了《日照市家庭农场市级示范场评定及监测暂行办法》(以下简称《办法》),《办法》指出要加强对家庭农场的管理、监督、指导、扶持与服务,促进家庭农场快速健康发展。
《办法》要求各级涉农项目、人才培养、信贷资金等优先支持各级示范场。各级财政对每年评定的示范场优先予以扶持,切实发挥示范场的辐射带动作用。
苏日贺认为,当前,农业兼业化、农村空心化、农民老龄化的趋势日趋明显,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前提下,解决“谁来种地、怎样种地”的问题,家庭农场必将在我市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。“示范场的评选可为家庭农场创立品牌增加公信力,今后,家庭农场应成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和提供健康农产品的基础主体。”苏日贺说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